大家都知道,古墓中不一定能找到满地的财宝,但一些价值连城的文物往往是不可或缺的。像金银珠宝、丝织品、青铜器、瓷器、玉石等陪葬品,大部分较为宏大的墓葬中都能见到不少。而在人殉盛行的年代,一些墓室中,尸骨成堆。然而,这些尸骨通常都会集中在墓中的某个角落。
然而,1960年,中国的考古学家在发掘唐代永泰公主墓时,遇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发现:一个手握斧头的尸骨孤零零地坐在墓道中。这个独特的尸骨立即吸引了考古学家的关注。因为唐代并没有实施人殉制,那么这具尸骨为何会出现在这里?它是永泰公主生前的要求,还是她去世后家人的安排呢?
一切的疑问,源于当时偶然发现永泰公主墓的事件。1958年,为了确保当地百姓的水源供应,乾县政府决定建设一座水库。可是,乾县地处唐代帝王陵墓群的中心,乾陵、懿德太子墓、永泰公主墓、靖陵、庄陵等众多陵墓都坐落在此。因此,水库的建设必须避开这些墓葬。经过一番考察和研究,专家们认为乾陵西侧的地带最为适合建造水库。
展开剩余86%水库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,伴随着这个过程,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。为了确保乾陵的安全,相关部门决定派遣专业团队先对乾陵进行勘测,确认水库建设是否会影响到陵墓的结构和其中珍贵文物的安全。
在勘测过程中,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乾陵墓室的大门。这一消息迅速传开,让大家无比兴奋,因为如果能够发掘乾陵,这将是一项载入史册的大事。至于乾陵的主人,相信大家都知道,那是中国唯一一位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墓。因此,对考古学家来说,这座墓的吸引力是无法抵挡的。
在与文物管理部门商议后,为了保护乾陵的文物,决定进行保护性发掘。随后,发掘团队开始准备工作,并向上级递交了正式报告。可当报告递交到中央后,情况变得复杂起来。全国各地的城市和省份纷纷向中央上报,申请对自己所在地的帝王陵进行发掘。虽然对普通王侯贵族的墓葬进行发掘没有太大问题,但对于帝王陵的发掘,则涉及到极其宝贵的文物,稍有不慎便可能损失不可估量的文化遗产。历史上就有类似的教训——1956年,郭沫若在未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掘了明定陵,导致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损毁。如此惨痛的教训,使得中央对于发掘帝王陵的申请变得异常谨慎。
面对中央的严厉回绝,乾县的文物管理部门并不甘心放弃。毕竟,前期的准备已经完成,若此时放弃,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,另一方面,也有些不甘心。最终,他们决定转而选择一座相对完整的陪葬墓进行发掘,因为乾陵附近的陪葬墓大多是王公贵族的墓葬,依然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。
经过一番勘测,团队发现了一座较为完整的古墓。1960年,国家正式批准对这座墓进行发掘。起初,考古学家们对墓主人的身份充满好奇,大家纷纷猜测,这座大墓可能是某位皇子的,或是某位侯爵的,究竟是谁呢?随着发掘的深入,他们终于在墓室门口发现了一块墓志铭,揭示了墓主人的身份——她是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,这座墓是她和丈夫武延基的合葬墓。
永泰公主这个名字,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。其实,永泰公主之所以不太为人知晓,一部分原因是她出生在皇城,但并未长时间生活在此;另一部分原因是她在17岁时就早逝了。许多人会疑惑,作为公主的李仙蕙为何不是在皇城中成长?这背后的原因,主要源于她的父亲——李显。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子,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,本应与皇位无缘,但由于他两位有才能的哥哥相继去世或被废除,李显最终继位成为唐中宗。然而,李显个性懦弱,手中没有太多权力,许多政务都由他母亲武则天处理,朝中大事也多由皇太后决定,这让李显愈发感到愤怒,但也无可奈何。
为了抗衡母亲的权力,李显开始拉拢韦皇后的家族。可当他想将韦皇后的父亲任命为宰相时,却遭到裴炎的强烈反对。李显愤怒之下口不择言:“即使给韦玄贞(韦皇后父亲)整个天下,也不是什么难事,何况只是宰相而已。”这番话引起了武则天的极大愤怒,于是,她在684年2月将李显废除,立李显的弟弟李旦为帝。李显被废后,被封为庐陵王,李仙蕙也因此从公主降为郡主。
而李仙蕙的成长,正是在这种政治风暴中度过的。她与家人一同被软禁在湖北,直到14年的囚禁生活后,才迎来了转机。武则天年事已高,关于后嗣的选择成了她面临的重大难题。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她决定重新召回李显。李仙蕙和她的家人也因此返回了洛阳,李仙蕙重新变回了郡主的身份。
回到洛阳后,武则天并未立李显为继承人,而是意图让自己的侄子武承嗣继位。然而,经过狄仁杰的提醒后,武则天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李显。为了保全武家的利益,武则天决定将李显的小女儿李仙蕙与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联姻,尽管两家曾为皇位竞争对手,互有嫌隙,但这段婚姻依然顺利进行。
两人婚后感情深厚,武延基与李重润也成为了朋友。此时,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在朝中十分嚣张,经常指手画脚,甚至让李、武两家为他们服务。虽然两家在背后愤怒骂他们,但都只能默默忍受。然而,某天,两人无意间说了些不当言辞,这让张易之兄弟得知并向武则天告状。武则天愤怒之下,立刻将武延基和李重润召进宫中,并下令将他们杖毙。
这一事件对李仙蕙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她的丈夫和哥哥先后丧命,自己也因此早产。由于情绪过于悲痛,她最终难产去世,留下了她与丈夫的合葬墓。
在李显复位后,他将李重润封为懿德太子,李仙蕙封为永泰公主,并且为他们建立了一个与帝王墓规格等同的陵墓。这个陵墓被安置在乾陵旁边,作为乾陵的陪葬墓。直到后来,考古学家对永泰公主墓进行发掘,才揭开了永泰公主和她家人的悲惨命运。
在墓葬的发掘过程中,考古专家惊讶地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,特别是唐三彩,它们代表了当时技术的巅峰。墓中还发现了各种随葬品,如男女骑马俑、胡骑俑、武士俑和动物俑,展现了永泰公主生前所拥有的奢华生活。尽管墓室一度遭到盗墓贼的破坏,但损害并不严重,这让考古学家松了一口气。
然而,墓中的盗洞引起了他们的进一步关注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